黄檗文化与海上丝绸之路研究院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学校主站 | 首页 | 研究院简介 | 学术委员会 | 下设机构 | 科研立项 | 文献信息 | 联系我们 

  当前位置:文章正文  

 

黄檗书风的基因是中华文化|黄檗艺术对谈录
2022-04-22 17:39  

2022年3月21日,由中国佛教协会、中国美术馆共同主办,福建黄檗山万福寺、浙江杭州永福寺协办的“黄檗文华润两邦——隐元及师友弟子的禅墨世界”书画展在北京开幕。近期,“黄檗文化”在京城主流媒体上不断出现,“黄檗书风”也成为书法爱好者热议的话题。为此,觉悟号礼请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研究生徐强和黄檗书院副院长白撞雨先生,聊黄檗,开梦笔,绽心花。

黄檗书风的形成福建福清黄檗山万福寺有关吗?

白撞雨(黄檗书院副院长、教授、《黄檗学特刊》特邀主编):客观地说,黄檗禅林书风的形成,离不开明朝书法艺术的璀璨成果,其深厚基础是福建古黄檗的古刹禅风,根植于禅宗哲学的思想体系。同时,八闽大地的厚重文脉,遗民志士的铮铮铁骨,更是使黄檗禅僧得到艺术和人文滋养。董其昌、蔡襄、黄道周、张瑞图等人的书风潜移默化地渗透到禅者的笔墨之中。隐元禅师诗书俱佳,先后写下几千首诗词,“以翰墨为佛事”成为黄檗禅僧弘法的方便之门。

东渡之后,隐元、木庵、即非三位祖师,禅余事书,书偈开示,因高超的书法艺术,被称为“黄檗三笔”。独立性易禅师因书法造诣,在康熙《佩文斋书画谱》中,立有专门的传记。可以说,从唐朝黄檗希运禅师大阐宗风到隐元禅师振锡东渡,这八百年优秀的中华文化沃土,是黄檗书画形成最直接的精神基础。

23754

黄檗书风为何在日本书道史上声名显赫?

徐强:中国书法对日本书道产生四次重要的影响。一是平安时代,因对“王羲之”的尊崇而形成的“三笔三迹”流;二是镰仓至江户时期,发端于中国宋元的僧侣的“禅宗墨迹”流;第三个就是江户时期,因黄檗宗的开创而引爆的“唐样书法”。四是明治时期,因晚清杨守敬携带大量碑版、拓片的到来,更加丰富了日本书家的取法领域,而引起了“碑学旋风”。从以上简单对日本书道史的梳理,可以窥测出黄檗书风在整个日本书道史上重要的历史地位。

10DCF

“黄檗文华”主题释义:黄檗流的书写风格 孕育出的花朵就是“黄檗文华”

白撞雨:日本学者柳田圣山曾感叹:“近世日本的社会进步,无论从哪个方面看,离开黄檗文化的影响都无法解释的。”1654年,隐元禅师东渡日本,带去了大量的书籍、书画(日本《墨美》杂志1973年第9、10期有专刊),江户时期的京都黄檗山万福寺被形象的比喻为“明清名人美术馆”。因此,当时一些不能出国的文人雅士,都前往京都万福寺满足一下对中国文化的热烈渴望,从中获得灵感,感受中国文化的滋润。正如熊秉明先生所言:“中国书法是中国文化核心的核心”,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集中表现。黄檗流的书写风格,孕育出的花朵就是“黄檗文华”。对比黄檗书风东渡前后的变化,在表现禅僧气魄这一方面,恰恰具足了两邦文化互相滋润的结果。


文章来源:节选自凤凰新闻华人佛教

关闭窗口

Copyright © 2010 - 2018 黄檗文化与海上丝绸之路研究院 All Rights Reserved

邮编:350300